精益生产方式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439页(867字)

又译瘦型生产。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造的一种生产方式。据认为它综合了单件生产和大量生产优点。这个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由日本工程师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在丰田汽车公司提出的,但“精益生产”这个名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个研究小组在考察日本汽车工业之后所赋予的,在日本并没有这种说法。单件生产完全可以按照顾客的要求来进行,但成本很高;大量生产方式使生产率大大提高,产品成本明显下降,可是由于使用昂贵的专用设备进行生产,产品改型所需费用很高,因此产品品种的变化受到很大限制。精益生产方式既能避免单件生产的高成本,又能摆脱大量生产的僵化现象。精益生产的目标是产品品种多种多样、不断降低成本、无废品和零库存。

为此,各级组织都雇佣了掌握有多种技术的多面手,并且采用了通用程度和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器设备,以生产品种变化多端的大宗产品。在组织工作上,精益生产方式有两大特点:高效率的工作小组和能迅速发现问题的缺陷检测系统。工作小组包括由生产工人组成的小组和新产品开发小组,是精益生产的核心。这种小组特别强调工作中的集体性,每个工作人员需要学会多种技能,大家都能轮换干小组中的各个工种,而且领导上鼓励每个成员发挥积极性,主动思考各种问题,以便在问题变得较为严重前便找到解决办法。在精益生产方式下,成品总装厂的协作厂数目要比大量生产条件下少得多,因为在前者情况下是总装厂将许多部件整个委托给第一层次的协作厂生产,而不直接同某些零件厂打交道。不过某些关键性零部件仍然是在总装厂内部生产的。

精益生产方式最初在日本的汽车工业中得到了推广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到80年代,这种生产方式主要通过日本人在国外的建厂和收购外国公司而逐步开始向外扩散。但总的来说,目前精益生产方式尚处于最初级的阶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专家对于精益生产方式推崇备至,认为它将取代大量生产方式而成为“21世纪标准的全球生产体系”。

不过由于世界各国所奉行的价值观念和历史条件差别很大,所以这种生产方式今后能否像大量生产方式那样在全世界普及尚未作出定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