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软着陆政策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558页(711字)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通过人为的干预行动有意识地减缓美元下跌的速度和幅度,以避免美元暴跌爆发美元危机及其对美国经济造成过大冲击的一种策略。

1980~1985年上半年,美国实行高利率政策,使美元汇价过度升值,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及国内经济造成不良影响,使美国成为贸易逆差大国。1985年在纽约广场饭店会议上,美国迫使日元、克等其他国家货币升值,美元即出现大幅度下跌,且一发而不可收拾,两年内对其他西方主要货币下跌50%以上,虽然美元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除美国与其他各国间的贸易不平衡,但下跌过快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各国经济,并加剧了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因此,美国提出了美元软着陆政策。其他西方国家也改变了原本支持美元下跌的政策,改而要求美国政府采取有效的手段稳定美元汇价。他们认为美元汇价的下调必须是逐步地、平稳地进行,以避免对世界经济造成过大的冲击。美元软着陆政策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5~1988年,主要是各国协调干预美元汇价,使其逐步下降而避免出现美元危机。第二阶段是1989年以后到1990年,这一阶段内由于美国经济保持健康的增长势头,高利率对投资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美元汇价出现大幅度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及其他西方各国又担心美元升得太快不利于西方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的调整,采取措施遏制美元涨势,让美元稳步恢复到与其经济相适应的水平。

从总的情况看,美元的“软着陆”政策,在稳定美元汇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虽然由于各种政治经济及投机因素的影响,美元汇价不断波动,但由于实行了“软着陆”政策,使近年来美元汇价趋于平稳,较成功地避免了美元危机的发生。

上一篇:美元区 下一篇: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