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645页(1619字)

东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政府对私人企业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指导,但市场经济发达并居主导地位。

其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1.26亿(1998年),首都东京,货币名称日元。日本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进出口均为世界第三位。日本还是世界金融大国和技术大国。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33 639亿美元(1985年不变价格),人均27 119美元。

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2367亿美元和3145亿美元。国外净资产为2932亿美元(1990年),黄金外汇储备总额689.8亿美元。1991年在110项关键技术中占优势的有33项。在经济上,已同美国、德国构成三足鼎立局面。日本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其他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原因:(1)民主化政策的实施。其中包括农地改革、解散财阀、排除经济力量过度集中的现象、实行劳动民主化以及制定和平宪法等。(2)美国占领政策的转向。

1952年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由非军事化、经济上解除日本武装,转为支持日本复兴。(3)重视教育。

二次大战前,已是世界上少有的低文盲率国家。

自1960年起,政府又把“开发人的能力”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

(4)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国内总储蓄率和总投资率一直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1990年分别为34%和33%。(5)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重视科技开发。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积极从欧、美引进先进技术,形成了新商品、新工艺、新工厂的良性循环。自60年代后半期开始,在大量引进新技术的同时,注重自主技术开发。

1989年,研究与开发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69%。(6)适当的政府政策。

政府通过“计划”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指导经济发展。政府还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如70年代的“贸易立国”战略,80年代的“科技立国”战略,并均获得成功。日本企业集团化,即以大企业为头,众多企业参与,形成的大企业系列化体制是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三井、三菱、住友、芙容、三和及第一劝业集团是操纵日本经济的六大企业集团。

它们及其系列成员只占公司总数的不到0.1%,但其总资产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约1/4。1990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约为3%,工业占42%,服务业为56%。

战后初期,工业的主要支柱是纺织、造船、煤炭、钢铁工业;60年代是重化工业;70年代是以汽车、电机工业为代表的加工组装工业;80年代以来则是以尖端技术为主导的、具有高附加价值的工业。90年代支持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是以微电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先导产业”。

钢铁工业仍然是日本的基本产业之一。

1991年粗钢产量为10 965万吨,仅次于原苏联,为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

汽车工业是支柱产业和最大的出口产业。1990年的产量为995万辆,其中45.1%供出口。

机械工业是重要的工业部门,也是自7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工业,长期受到政府的高度保护。

对外贸易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战后一直高速增长,1965~1980年间,出口额年均增长11.4%,进口额年均增长4.9%;1980~1990年间,增长率分别为4.2%和5.6%。

自1965年首次出现贸易顺差以来,顺差不断扩大(除个别年份外)。

1985年日元升值,其出口减缓,进口增加,但仍有大量顺差。1992年贸易顺差达1326亿美元(速报数),其中33%来自同美国的贸易。

美国、东南亚和西欧是主要贸易伙伴。主要出口产品为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家电、精密仪器等。主要进口产品为石油、粮食、原材料、化工产品、纺织品等。近年来,机械设备的进口呈上升趋势。

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为3879.65亿美元,进口额为3805.31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为40 899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2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2 38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7位。该年的国际储备总额为2224.43亿美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