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792页(456字)

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

起源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弗里德·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均属于微观经济学领域。微观经济问题研究者补充和发展了这三家学派的学说,并以此来解释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垄断与竞争、计划与市场、收入分配与资源配置、消费者行为、投资风险和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因素、对价格波动的“理性预期”等问题。这一理论大体包括:需求和消费理论;供给和生产理论;市场和交换理论;收入和分配理论;经济政策理论。微观经济学主要分析自由企业竞争的经济行为。通过对“自由企业”制度下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分析,确定相应的经济变量和单位数值,其中心议题是单个“厂商”、单位资源所有者怎样分配和运用自己拥有的资金以取得最大利润。微观经济分析又称“个体分析”、“个量分析”,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并为后者进行经济总量考察提供个量分析。

微观经济分析大都涉及市场和价格机制的运行问题,其理论核心为市场理论和价格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