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829页(828字)

全称新加坡共和国。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市场经济为主,国际贸易和金融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其国土面积1000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300万(1998年),货币名称新元。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地理位置优越而自然资源贫乏。20世纪50年代主要经济活动是转口贸易。1965年独立后,政府推行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到资本、技术密集,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不同发展阶段,并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1985年曾发生独立后的严重衰退,增长速度为-1.6%。

政府采取了设立经济委员会、削减雇主公积金率、减税等一系列措施,1986年底经济走出谷底。1990年经济增长率为8.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2 414美元,已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外国直接投资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最大的投资国为美国,其次为日本和西欧。

炼油业、造船和钻井平台制造业、电子电器业为制造业的三大支柱。炼油能力每日100万桶,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电脑业发展很快。农业比重极小,1990年农业和渔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0.3%。

肉和蔬菜需求仅1/3可以自给,全部粮食都靠进口。目前正在实施一项大规模的发展高科技农业计划,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力争提高农业的自给程度。

新加坡是少数几个贸易总额(含转口贸易)大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之一。大多数年份经常项目为赤字,资本项目基本为顺差。

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日本、马来西亚与欧共体。实现金融自由化政策,为国际资本流动创造有利条件,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重要成员,积极参与各项区域经济合作活动。

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为1098.46亿美元,进口额为1014.96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951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37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 06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9位;国际储备总额为749.28亿美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