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曲线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846页(947字)
分析和表述新产品的生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输出国和技术引进国之间关系变化的一种方法。
早在1925年,人们在对工业生产的分析研究中就发现,当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1倍时,其直接劳动成本就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减少;即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当生产规模和产品产量达到一定水平时,成本会降至最低点。
如图中α曲线所示,当产品的产量达到OQ1时,单位产品成本为OC2;产量增大到OQ2时,成本就会降至OC1。一个国家生产的新产品数量愈多,劳动的使用率愈是有效,从而生产成本也就愈低,生产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也就愈大。
后来,学习曲线的意义被进一步引伸到国际贸易理论中,把它作为研究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输出国和技术引进国在技术产品的产量、市场、设备和成本之间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仍以上图为例,设技术输出国的学习曲线为β,技术引进国的学习曲线为α,曲线α位于β之下,这表明在相同的产量OQ1的情况下,技术引进国的成本OC2比技术输出国的成本OC3要低。
技术输出国要想保持它的产品优势,就必须和技术引进国一样快地倍增产品的产量,使其达到OQ2时才能和技术引进国在产量OQ1时的成本相同。但由于其产量基数大,国内市场容量有限,所以继续倍增非常困难,这样成本就比较高。
而技术引进国则由于产量基数小,国内市场大(限制同类产品进口),其产品产量就会迅速上升,成本也就比较低。
由于技术输出国的产品成本高于技术引进国,这样它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就会丧失优势。
此外,技术输出国的产品是创新产品,在研制时必然要支付许多科研与开发费用。它在开始生产时所使用的机器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先进,价格也比较高,再加上折旧费用,从而成本增加。
而技术引进国由于用引进的新机器代替原有的旧机器,产品成本则会大大下降。如用α曲线表示使用进口新设备时的生产成本,用β曲线表示使用原有的旧设备时的生产成本,那么,在产量为OQ1时,前者为OC2,后者则为OC3。由于技术引进国引进了先进的机械设备而使成本降低,就比技术输出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学习曲线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引进有可能在某些产业上赶上或超过先进的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