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病
书籍:世界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882页(449字)
现代英国经济罹患的一种顽症。
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1929~1933年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1967年英镑危机之后趋于激化。其主要症状有:(1)经济发展缓慢,走走停停,而且停止时期明显长于增长时期;(2)经济危机频繁,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发;(3)产业结构陈旧,经济效率低下,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愈拉愈大;(4)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地方分权主义趋势日益严重等。诱发英国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英国曾经充当“世界工厂”和头号殖民帝国等历史因素;第三产业过分膨胀、固定资本投资增长缓慢、劳动生产率低等经济因素;思想保守、劳资关系紧张等社会因素;以及重科学、轻技术,科技成果应用较差等技术政策因素。为医治“英国病”,英国政府曾先后采取国有化、需求管理等政策,但并没有明显成效。
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保守党上台执政后,转而奉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紧缩银根,实行私有化,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英国病的症状有所缓和,但并未得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