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918页(874字)
本意是指移民垦殖的无主地区,后来泛指被异族征服和奴役的国家或地区。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则专指领土被侵占,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诸方面丧失了独立和主权,受宗主国支配的国家或地区。这个意义上的殖民地是从地理大发现以后开始出现的,其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地理大发现后,西欧列强大肆劫掠殖民地,形成第一次殖民狂热,西、葡、荷、英、法等国相继成为殖民活动的主要国家,殖民地成为原始货币资本积累的重要富源,殖民掠夺的手段主要是赤裸裸的暴力。1500~1650年间,仅西班牙官方从美洲掠运到欧洲的黄金就有181吨,白银16 886吨。(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随后迅速扩散到欧洲大陆和美国,机器大工业把更多的亚非拉国家纳入殖民地的行列。
殖民地既是先进国家的原料和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其工业品销售市场。由于殖民地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几乎全部人口都从事农业并用农产品交换工业品,故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就成为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的主要手段,在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形成了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和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附。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在19世纪最后30年,欧美发达国家再次掀起殖民狂热。大洋洲100%、南洋各岛98.9%、非洲90.4%、亚洲56.6%、美洲27.2%的领土沦为殖民地,形成了帝国主义殖民地体系。殖民地不仅成为廉价劳动力及原料的供应基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且成为资本输出的有利场所。
许多殖民地往往只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形成单一依附型经济,在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受到工业发达国家的剥削。进入20世纪之后,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大多数殖民地已经获得政治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帝国主义直接统治下的殖民地已经不多了。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通过新殖民主义手法从经济上操纵控制原来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