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工业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946页(1183字)
资本主义国家从工业革命到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发展过程。
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是工业化的完成。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实现了生产技术的革命,建立起近代工厂制度,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英国首先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德国、比利时、瑞士、奥匈、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上半叶也先后发生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或基本完成,或在不同程度上建立起自己的近代工业。
俄国和日本在19世纪初也开始使用机器,但直到19世纪60年代废除封建农奴制的统治后,才得以真正开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近代工业大发展时期。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又反过来对技术的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19世纪最后30年至20世纪初形成了又一次技术革命。
主要内容是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化学工业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发明,石油采炼、运输技术和炼钢技术的进步。
这些新技术引起了一系列新的生产和运输部门的兴起,重化工业成为工业中的主要部门。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其速度超过以前任何时期。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来看,1870年时,只有英国的工业产值和工业就业人口的比重超过了农业,可称为工业国;其他国家如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挪威、瑞典等国家,农业的相对地位都仍然高于工业,但它在大力开展工业化。
到20世纪最初10年,这些国家的工业地位基本上都超过了农业(日本和瑞典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仍略高于工业),先后完成了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意大利由于其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经济发展一直缓慢,它的工业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完成。在工业化过程中各国由于利用和吸收新技术的情况不同,往往形成不同的主导工业部门,这对一国的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有很大影响。美国和德国迅速吸收新技术,建立起电力、电器、化学、内燃机、钢铁业等新兴重化工业部门,因而发展迅速,分别跃进为头号和第2号工业强国。
英国的新技术工业部门则发展缓慢,传统的煤炭、造船、纺织业仍是主要工业部门,因而自1870年以来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法国也有类似情况。
日本资本主义工业起步晚,靠积极吸取外国技术,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和国营工业,发动对外战争攫取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原料、市场和资金,而迅速发展起轻重工业的主要部门。它在短短的50年间完成了从工业革命到工业化的过程。
俄国由于封建农奴制残余的拖累以及外国资本的控制,它的工业化是在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才完成的。工业化的实现,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已具有强大的优势,能够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技术装备,从而提高了整个国民经济水平,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