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产业合理化运动

书籍:世界经济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20:50:25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120页(769字)

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德国进行的大规模技术更新和产业改组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英等国的巨额资本和大量技术装备的援助下,德国在20年代后半期广泛开展了产业合理化运动。主要内容有:(1)技术合理化。

即德国企业大量引进外国、尤其是美国的先进技术,更新机器设备,淘汰落后企业,建立使用现代化技术的新工厂。

以此为基础,国民经济迅速实现电气化、化学化和汽车化。(2)管理合理化。在大量采用新技术的同时,德国企业家也引进了美国的泰勒制和福特制,利用流水作业线,实行标准化批量生产,加强工人劳动强度,从而完成从旧式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

(3)加强产业集中和卡特尔化。德国资产阶级不仅通过技术和管理合理化来节约成本,而且还通过组织卡特尔和辛迪加来限制竞争,保持盈利。

20世纪20年代中期是德国全面卡特尔化和集中化的时期,全国约有辛迪加2500家。1925年建立的法本化学工业公司和1926年成立的联合钢铁公司,职工均在20万人以上。

(4)完善基础设施。为了给企业创造良好的营运条件,德国政府集中力量改进了电力、煤气和自来水的社会服务,承担起维持电报电话网以及铁路运输网的责任,大力发展学校、医院、游泳场、剧院和图书馆等社会公益事业。

产业合理化使德国经济迅速恢复起来,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德国工业已恢复到一战前水平,化学、电子技术、精密机械和光学工业重新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新建了一支现代化的远洋船队。但另一方面,它又给工人阶级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24~1929年,德国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40%,而实际工资却长期停留在战前的低水平上。据估计,德国产业合理化运动使失业者增加30%左右。

产业合理化的实质就是在采用新技术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上一篇:德布鲁,杰拉德 下一篇:德国产业革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