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书籍:世界经济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21:42:06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427页(667字)

出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对称。

系指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本国急需的制成品生产,用国产货取代原先进口的同类商品,以推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它的理论基础是普雷维什等人的贸易条件恶化论。

普雷维什认为,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的贸易条件有长期恶化的趋势,因此,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减少制成品的进口,发展本国的工业部门。这种战略于20世纪30~40年代在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开始实施,50年代推广到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到60年代已在发展中国家占主导地位。

它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普通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进口替代;耐用消费品进口替代;资本货与中间产品进口替代。为实行这一战略,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严格的保护政策,如实行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关税保护、外汇管制、高汇率或复汇率等政策,以限制被保护部门产品的进口和有关原材料的进口。

同时,对国内生产必需的资本货、中间产品的进口征收低关税或减免关税,以降低进口替代产品的生产成本。另外,国家还在资金、技术、资源、基础设施、价格、税收等方面为进口替代产业提供方便与优惠,以便逐步建立一些新的工业部门,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减少对外依赖性,增强经济自给能力。

但是,由于这一保护政策,一方面使进口替代工业效率低、成本高、产品质量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导致资本货、中间产品等的大量进口,并使出口因竞争力不强而受阻,从而导致国际收支日趋恶化。因此,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产品销售愈益困难,不少发展中国家已放弃这一发展战略,实行战略转移。

上一篇:进口税 下一篇: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