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卡特尔化政策

书籍:世界经济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22:56:35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628页(448字)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推行的促进垄断组织发展的经济政策。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就在1915年7月颁布强制卡特尔化法,规定各邦当局有权强迫各企业加入垄断组织。据此在没有组织卡特尔的部门(如冶金、化学、造船业等)建立卡特尔,把局外企业都囊括到卡特尔中。战后的历届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继续推行这一政策,特别是希特勒上台后,实行强制卡特尔化政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颁布的“卡特尔条例”规定:帝国经济部有权建立新卡特尔;一切卡特尔均有权将局外企业合并进来;任何反对这种规定的局外企业,卡特尔可以拒绝承认它们,可以剥夺它们得到原料和商品供应的权力,使其无法生存。

在此情况下,德国卡特尔数目急剧增加,1936年达到2500个。强制卡特尔化是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必然产物,它促进了垄断组织对中小企业的控制和兼并,加强了资本的积累和集中,从而扩大了垄断集团的势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希特勒法西斯政权崩溃,强制卡特尔化政策也随之结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