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剩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683页(678字)
亦称商品过剩。
指资本主义社会所生产的商品超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现的商品过剩现象。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其一般表现是商品积压、物价暴跌、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等。马克思认为,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必然结果。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只是一种“相对过剩”,即商品生产相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或实际购买力来说是“过剩”了,而从社会的实际需要来看则没有真正过剩。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及其后继者所假设的那些条件(如买主之间和卖主之间的自由竞争;对市场情况的了解不受很多限制;劳动力和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货币仅仅被作为交换手段来使用;等等)下,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出现的。
由让·巴普蒂斯特·萨伊提出的所谓萨伊市场定律认为,每一次出售都必将为另一次购买提供必要的资金,因而供给创造了自己的需求。然而,因出售而得到的货币不仅可以作为交换手段,而且还可以作为价值的贮存手段而存在;同时,还往往可能出现争取流动资金和贮藏现款的风潮,这就会产生需求不足的现象。
托马斯·马尔萨斯首先起来反对萨伊的学说,指出这种学说在理论上是不健全的,并与经验相违背。
在批判萨伊的理论的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把生产过剩(消费不足)与经济周期联系起来的种种理论。这些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会导致超过人们消费能力的生产过剩,导致价格降到无利可图的水平,导致失业人数的增加,从而出现经济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