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专家大辞典·广东卷》第77页(556字)

【介绍】:

中国科学学院学部委员。

地质学家。男,1915年6月出生,河南安阳人。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1937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

1945~1947年在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民纳叟塔大学进修金属矿床学与岩石学。

主要贡献:从事矿床地质学研究40多年。对岩浆岩成矿作用,金属矿床原生分带,成因类型、成矿条件,分布规律,内生金属矿床区域成矿作用以及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指导找矿做出积极贡献,特别是有色金属矿床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编制1:300万中国东部稀有有色金属成矿规律略图,并指导编制了全国1:100万成矿规律图,荣获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主编有关成矿地质图,对我国主要内生和外生矿成矿条件基本特征作了简要总结,其中特别指出了我国矿产多期多阶段多矿种多类型的特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对煤田地质、石油地质及地质构造都进行过深入研究。在60年代首次提出中国南部“格架构造”的概念,是控制南部成矿作用的主要内素。80年代提出中国东部成矿作用除受近东西向隆起拗陷及北北东——北东向断裂等构造控制外,还与地壳厚度有关,有以华北地块为核心,不同矿产组合对称的向南向北依次演变的趋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