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专家大辞典·广东卷》第94页(551字)

【介绍】: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物理化学家。男,1913年12月出生,福建同安人。

厦门大学教授。1937年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1950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院获哲学博士学位。

主要贡献:长期从事络合催化理论,化学模拟生物固氮以及结构化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美国期间,通过对铯氧化物单晶和粉末的X光晶体结构的测定,发现有相当大的极化能,引起他对离子晶体极化现象的注意。回国后,培养了几种铯氧化物单晶,并计算了几种层状离正晶体的极化能、晶格能,从而阐明了这些晶体的极化能与它们的结构及其它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对络合活化和络合催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国际上较早地注意到络合活概念对催化三大领域的重要意义,并系统总结和发展了络合催化理论,表现出在络合催化领域的很深造诣。

70年代后,对化学模拟生物固氮作了深入的研究。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有结构参数的多核原子簇结构的固氮酶活性中心结构模型和ATP驱动的电子传递机理,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1978年后,首先提出骈联双座双立方烷原子簇结构的活性中心模型,为模拟体的合成指出了新的探索方向。根据这个模型,已合成出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的模拟物。

发表论文数十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