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利息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29页(986字)

奥地利学派着名代表者庞巴维克提出的以人对物品的主观心理评价来解释“利息”的一种辩解性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切利息形态的产生和利率的高低,都取决于人们对等量的同一物品,在现在和未来的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庞巴维克从消费者心理出发,把物品分为现在物品(消费品)和未来物品(生产资料和劳动)。他列举了若干理由企图证明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总是高于对等量的未来物品的评价;价值即是主观心理评价;人们对同量物品在不同时间中主观评价的差异,或在同一时间对具有不同时间特点的物品的主观评价的差异,即是所谓物品价值的“时差”。庞巴维克进一步推论说,由于时差的存在,等价交换法则要求未来物品在同现在物品进行交换时,未来物品所有者必须向现在物品所有者支付等于上述时差的“贴水”,一切利息形式都不过是这种“贴水”的不同形式。庞巴维克宣称,借贷利息是利息的最典型形式,因为它一目了然地表现为以现在物品(借出的货币)交换未来物品(到期将偿还的货币)时所应得的时差即贴水。他还认为,企业利润是利息的最主要形式。

他把资本主义生产归结为“迂回的生产”,即需要利用工具、原料等等所进行的生产。其不同于“直接的生产”(或“赤手空拳的生产”)之处在于:生产的开始和消费品的出现之间有一时间间隔;于是又出现了“时差”,资本家用以购置工具、原料和劳动的是现在物品(消费品或能立即转化为消费品的货币),而他们要得到新的消费品,必须等到生产过程完结之时,因为工具、原料和劳动等等在物质上虽是现在物品,但在经济上却是未来物品,必须经过生产过程,才能“成熟”为现在物品。

既然如此,在庞巴维克看来,资本家在生产之先支付给劳动等等的价值理应少于它们将来所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而多出来的价值又是由于“时差”所造成,是这种“时差”的贴水。庞巴维克还把租金(包括地租)归结为耐久性物品(包括土地)的近期效用和远期效用的时差。

他认为耐久性物品的效用由一系列递减的效用所组成。当远期效用在使用期间逐渐变成近期效用时,价值也会由于“时差”原理而增加,增加的部分即是租金(包括地租)。

时差利息论是企图为资本主义下一切剥削收入进行辩护而精心杜撰出来的,其根本谬误在于抹煞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这一基本事实,否认剩余价值的客观来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