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54页(573字)

消费者行为是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的重要出发点之一,需求理论、效用理论、均衡理论等都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通常包括三个方面:①消费者偏好。它表示消费者对社会提供的各种不同商品、劳务组合所做出的比较、判断,通常假定消费者偏好具有完备性、传递性、非饱和性三个特点。

完备性是指消费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组合都能做出或优、或劣、或相同的判断;传递性是指当消费者偏好A胜于B、偏好B胜于C时,则他一定偏好A胜于C;非饱和性是指所有商品都是正效用的,在不考虑成本的前提下消费者总是偏好数量更多的商品束。

②预算约束。

它表示消费者面对既定的价格时,他的消费能力所受到的限制,这种限制来自消费者收入水平和市场价格水平,它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收入水平或价格水平发生变化时,消费者受到的约束也发生变化,从而他的选择也发生变化。

③消费者选择。这是指在消费者偏好和所受预算约束给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如何选择每种可选商品的购买量。一般假定消费者的选择是有理性的,即他在给定的预算约束下将尽量追求最大限度的满足。

上述三个方面完整地描述了消费者的行为,共同构成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行为的实质是与理性人的基本假设完全一致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