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54页(856字)

亦称“长周期”或“长波”。

指为期50~60年的一种经济周期。最早由苏联经济学家N.康德拉季耶夫在1925年提出,故名。

康德拉季耶夫研究了法国、英国、美国、德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长期时间数列资料,根据各国的价格、利率、工资、对外贸易量,以及生产与消费资料,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平均长度为54年左右一次的长周期。他把从18世纪末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分为3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末到1844~1851年。

其中从18世纪80年代末到1810~1817年是上升时期,1810~1817年到1844~1851年是下降时期。第二个长周期从1844~1851年到1890~1896年。其中1844~1851年到1870~1875年是上升时期,1870~1875年到1890~1896年是下降时期。第三个长周期是从1890~1896年开始到1915~1920年是上升时期,从1915~1920年开始进入下降时期。康德拉季耶夫还认为,这种周期是资本主义发展本身固有的,其主要原因是资本积累的变动。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变革、战争与和平、新市场的开辟等等,都不是影响这种周期的偶然事件,而是这种长周期中有规律的组成部分。例如,在长周期的下降阶段会产生重大技术发明,而这种发明要在下个周期的上升阶段开始时才会得到大规模应用。长周期上升阶段经济实力的扩大引起局势紧张,这是战争与革命的主要原因。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彼特认为长周期与经济中重大的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创新浪潮相关。他把18世纪80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分为三个长周期,每个长周期以一种重大的创新为特征。第一个长周期从1780年到1840年,以工业革命为特征;第二个长周期从1840年到1890年,以钢铁和蒸汽机的创新为特征;第三个长周期从1890年到1950年,以电力、化学和汽车的创新为特征。美国经济学家W.A.刘易斯则强调,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主要是一种长期的价格波动。参见“经济周期”、“创新经济周期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