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不可能定理
书籍:西方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232页(731字)
最早由阿罗(1951)提出,表明了不可能找到一种符合“合理的”集体偏好的最优配置方案。
考虑3个人记为1,2,3和3种备选方案A,B,C。设他们对这些方案的偏好分别为A>1B>1C,B>2C>2A,C>3A>3B。如果由这3个人组成的社会要作出集体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数决定”。
在上例中有两个人认为A比B好,那么集体应该认为A比B好。
同样,有两人认为B比C好,故集体也应认为B比C好。如果集体的偏好有传递性,则集体应该认为A比C好。
可是,又有两人认为C比A好,从而集体必须认为C比A好,这就产生矛盾。
阿罗的研究结果表明,像上述那样的矛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不可能找到一种规则,从个人的偏好得到“合理的”集体偏好。
所谓“合理的”是指满足如下条件:
(1)自由选择:对所有备选方案,任何人可以有任何偏好;
(2)帕累托原则:如果所有人都认为A比B好,则集体必须认为A比B好;
(3)不相干方案的独立性:集体对任何两个方案的偏好仅与集体成员对这两个方案的偏好有关,而与他们对其他不相干方案的偏好无关;
(4)非独裁性:不存在这样一个成员,只要他认为A比B好(A、B代表任何两个方案),不管其他成员的偏好如何,集体就得认为A比B好。
不可能定理:对3个以上的方案,不存在任何一种集体选择的方法或规则,能同时满足上述4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