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斯模型
书籍:西方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289页(1080字)
是一个货币主义的经济计量模型,也称:"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模型"。
这是由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的经济学家安德森(L.C.Andersen)和卡尔森(K.M.Carlson)在1970年提出的。该模型的基本论点是:货币存量的变化是总支出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在稳定经济的规划中应重点强调货币流通量的作用。该模型证明了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加重要这个货币主义的命题。
由安德森和卡尔森提出的圣路易斯模型的简化形式有五个行为方程和三个恒等式:
(1)总支出
△YPt=f1(△M1,…,△Mt-k,△E,…,△Et-k)
(2)价格水平
△Pt=f2(Dt,…,Dt-k,△P)
(3)需求压力
Dt=△YPt-(t-Yt-1)
(4)预期价格
△P=f3(△Pt-1,…,△Pt-k)
(5)利率
Rt=f4(△Mt,△Yt,…,△Yt-k,△Pt,△P)
(6)恒等式
△YPt=△Pt+△Yt
(7)失业率
μt=f5(Gt,Gt-i)
(8)国民生产总值差距
Gt=(t-Yt)/
t
上面方程中,△Y表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变动量;△M表示货币供给量变动量;△E表示高就业政府支出变动量;K表示未定义的最大时滞,其取值在各方程中可以不同。方程(1)式包含了货币主义的主要论点。
值得注意的是,当上述简化模型中变量的定义发生变化时,则模型的具体形式也会不同。与其他更标准的经济计量模型相比,这一模型的外生变量很少,所以在简单性和成本方面有很大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