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369页(1484字)

又称“案例学派”或“经理主义学派”,是在西方工商实业界十分有影响的管理学派。

该学派以大公司的实际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以便在一定条件下把成功的管理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化,或者向管理工作者传授这些经验,属于经验学派的人物很多,诸如管理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大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及管理咨询工作者等等。其中较有名的代表人物有彼特·德鲁克(Peter F.Drucker),欧内斯特·戴尔(Ernest Dule),威廉·纽曼(William Newman)以及艾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P.Sloan,Jr1875~1966)。

经验学派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等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实际需要,他们主张管理的科学研究应该从分析现实的管理情况出发,通过不同组织的比较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使理论和科学方法能够切实为经营管理者所应用。

该学派在管理理论上的贡献较为卓着者有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提出了享誉世界的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记MBO)理论;其二是在理论研究及管理教育的方法上提倡案例研究(cases study);其三是重视高层管理的研究。

目标管理理论最早是由彼特·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它是将管理过程学派及行为学派的理论有机地结合于一体的一种民主管理的理论。

美国密执根大学教授乔治·奥迪奥恩(George S.Odiorne)在其所着《目标管理》一书中说:“简单地说,目标管理的制度可以说是一种程序,通过它,一个组织中的上级和下属的经营管理者共同确立他们的共同目标,并根据各人应达到的成果来确定各人的责任范围,以及用这些方法作为该单位的业务和评估各成员的贡献的指导方针”。MBO由五项要素构成,即:①确立组织目标;②确立个人目标;③下级参与;④自主完成;⑤工作检查。

其中下级在目标确立和工作检查、评价等过程中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为它将决定MBO是否有激励力量,目标成果能否实现。目前目标管理理论已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案例就是对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情况所做的书面说明。

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可以归纳出比较有广泛适用性的原理和原则,使经验上升为理论,且保证理论研究与管理实际紧密结合。此外,案例研究的方法在管理教育上亦举足轻重。通过案例的解剖和讨论能够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管理活动,为学员在怎样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提供操作性的启发,以培养学员解决或平衡许多复杂问题的技能。这是那种以传播知识为主的授课方法所望尘莫及的,这一点尤其在对高层经理人才的培养上。效果更为明显。美国战略管理学者阿瑟·沙伯林(Arthur Sharplin)说:“案例研究采用了通过‘干’来‘学’的方式,模仿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在校期间,几乎没有几个学生有机会接触他们今后将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而案例则把广泛的管理问题和机会带进了教室,提供了实验材料,成为实际经验较为合理的替代物。”

高层管理的研究是其他学派较少涉足而现实中又相当重要的一个领域,经验学派对此高度重视。

诸如,企业的使命和存在的目的、战略、创新与成长,多角化与跨国经营,组织结构设计与董事会、高层管理者的职能与高级人才的培养和任用等等。该学派都有所建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