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偏好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457页(466字)

又称“灵活偏好”,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动机。

其目的是为了应付日常开支、意外开支和进行投机活动。利息是人们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放弃货币的这种流动性(灵活性)的机会成本。

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凯恩斯(J.M.Keynes)货币利息理论的核心。

流动性偏好是其理论体系中的“三大假说”之一。一般认为凯恩斯所揭示的引起流动性偏好动机有3个,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流动偏好的强弱程度,取决于保持货币所得的效用和放弃得到的利益的比较。

该理论的重要含义在于其得出了货币流通速度并非常量,而与波动剧烈的利率正相关的结论——因为人们对正常利率水平预期的变动将导致货币需求的变动,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也发生变动(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中内在地假设货币供给一定,这一点和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所持的观点不一致),并进而对古典数量论中提出的货币收入主要由货币数量变动决定的观点提出质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