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效应
书籍:西方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483页(496字)
亦称“告示效应”,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时,对公众所产生的一种政策方向“预告性”作用,借此影响公众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期,最终调节其经济行动。
在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法宝”中,再贴现政策的公告效应最为突出,再贴现率一经调整,被公众知悉以后,由于再贴现率在经济体系中充当基准利率的作用,一旦基准利率发生变动,将对整个利率体系的变动产生影响,而且再贴现率的提高被认为是“紧货币政策”的信号,意味央行要紧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水平,这可能使贷款人预期未来利率看涨而限制其放款;而再贴现率降低则有相反的“公告效应”,被认为向公众传递“扩张信贷”的信号。当然有时一项政策工具的应用,亦可能产生与上述相反的预示效应。如当再贴现率的提高被解释为中央银行确认通货膨胀时期已经到来时的应对措施时,则这种行动会鼓励人们去借款和消费,从而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危险。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也能起到一定的政策意图的公开效应。因为它也是社会公众所能理解的、公开的行动,并且能立即影响到所有银行的资金头寸。相对于这二者而言,公开市场业务的“公告效应”则不明显,当然也不能否认它有这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