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储备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612页(878字)

一种关于最优国际储备水平的理论。

研究方法是传统的供求结构和边际分析。适度储备理论认为,国际储备的供给受一个国家的出口能力和资本流入的限制,增长速度较为稳定。对储备的需求变化则较大,适度储备理论便侧重于对储备需求的分析,对储备需求的研究从持有储备的利益和成本两个方面展开。

国际储备可用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避免采取收入紧缩的调节政策,使国民收入不至于下降,失业也不致于增加,这些是持有国际储备的利益。

但是,一个国家的储备不是多多益善,对储备的需求也不是无限的,因为持有储备必须付出代价。一个国家持有的国际储备本来可以用于进口商品和劳务,为国内经济增长和消费增加新的实际资源,增加国内的就业和国民收入,这就是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从理论上说,对储备的需求与持有储备的利益成正比。另外,一国的货币当局在考虑持有多少储备时,必须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国际收支赤字的规模进行预测,赤字愈大,需求的储备便愈多。

对储备的需求实际上是一个预期问题,与需要进行国际收支调节的概率成正比。这样,可以把对储备的需求表示为国际收支调节所需代价和需要进行调节的概率的正函数。另一方面,对储备的需求与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成反比,可以表示为后者的反函数。根据边际分析原则,当一个国家持有的储备增加时,其边际利益是递减的。

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则是递增的,因为储备愈多,进口减少就愈多,经济中可利用的实际资源便愈缺乏,其边际生产力愈高。如果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就应该增加储备,反之则应减少储备。当持有储备的边际利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所持有的储备便是适度储备。

对于西方经济学家来说,适度储备在理论上没有什么分歧,困难在于如何衡量持有储备的利益和机会成本。虽然经济学家对影响储备需求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构筑精美的储备需求函数,选择国际收支、进口倾向等要素对储备需求进行估量,但由于变量的选择存在很大的任意性,特别是边际效用衡量的问题未解决,对储备需求的边际利益和成本的估量难以进行,适度储备理论的实用价值很低,人们仍不得不沿用储备-进口比率这一粗略的方法。

上一篇:储备-进口比率 下一篇:外汇管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