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制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613页(1071字)

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对部分或全部外汇交易实行的限制。

外汇管制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是出于战争的特殊需要,战后便立即取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西方国家仍实行外汇管制,则是因为经济上存在困难。

一方面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由于战争的消耗和国际收支不好而深受外汇和黄金储备不足之限制。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中,不少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失衡,外汇供不应求;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导致国际间资本流动严重;浮动汇率的实行虽使通货膨胀在国际间的传递受到限制,但经济波动仍可通过国际贸易尤其是金融市场等渠道得以在国际间传播;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危机更使人们重新审视金融自由化的利弊和对策。这些问题迫使不少国家实行程度不同的外汇管制,以达到改善国际收支、保护本国经济和增加政府收入等目的。外汇管制与经济制度有一定关系,但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包括市场经济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都可能实行外汇管制,尽管不同国家在管制方法和严格程度上有很大差别。

外汇管制要求权限集中,其管制机构一般是一国的财政部或中央银行,国家成立专门的外汇银行或授权大的从事外汇交易和负责日常的管理。外汇管制可针对国际收支的所有项目如商品、劳务交易和资本流动等;管制方法一般可分为直接的数量限制和间接的成本控制两种。

直接的数量限制手段有进出口许可证、限额、行政性的禁止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等;间接的成本管制方法主要有关税、进口附加税、国内税收、不同的利率和汇率等。前者通过对进出口数量和资本流动的直接限制,后者则通过提高使用外汇的成本减少对外汇的需求。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一般都处于外汇短缺的困境,货币当局因此运用行政命令和价格机制等手段,力求使本国的外汇收入都转移到自己手里。另一方面,则把外汇的使用纳入分配的渠道,并尽力阻止资本外流。

汇率本身也是外汇管制的重要工具,双重或多种汇率、不同的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也是货币当局常用的手段。与收入紧缩、价格变动等手段相比,外汇管制在调整国际收支上具有作用大、见效快、阻力小、适用性广等优点,因而为很多国家所广泛使用。但是,外汇管制也有不少缺点和弊病。

例如,由于限制了贸易规模的扩大和降低贸易的质量,不利于发展国际贸易;限制了本国货币的汇率变动的灵活性,不利于发挥汇率在提高使用外汇的效益、调节外汇供求和改善国际收支上的作用;在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可能保护落后,不利于调动企业追求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的积极性;刺激外汇黑市、走私、资本外逃、贿赂等不法行为从而增加外汇管制的困难和成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