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
书籍:西方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635页(652字)
1997年中期开始于泰国、后波及东亚国家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危机。
1997年7月2日,面对外汇市场的巨大压力,泰国放弃了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允许泰铢浮动,泰铢于是大幅贬值,触发货币危机并迅速波及东盟三国。截止10月中旬,泰国和印尼货币贬值超过30%,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货币累计下跌20%,股票市场也受到严重冲击。10月下旬,韩国货币开始急剧下跌,到12月底,较上年底贬值132%,股市也受重挫。
与此同时,新加坡货币和新台币也相继贬值,港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受到强大压力,香港股市在10月的三天之内下跌23%,仅10月23日一天跌幅就达10%。
从1997年7月到1998年2月,亚洲国家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跌幅令人触目惊心,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的货币对美元贬值分别为231%、83.04%、55.43%、51.37%和87.09%。五国的股市跌幅分别达81.74%、63.06%、58.41%、49.17%和48.37%。
东亚这些国家的金融危机还伴有日元的大幅波动和日本股市的狂跌。危机还波及俄罗斯和巴西,并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在危机的巨大压力下,东亚几个国家不得不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巨额救援贷款,并依从基金开出的条件实行经济调整、进一步开放本国金融市场等,导致经济深度衰退,进口剧减、出口下降、经济负增长、失业率升高,一场金融危机演变成深刻的经济衰退和萧条。直到1999年上半年,这些国家经济才相继走出谷底,显露回升的迹象。
上一篇:国际债务危机
下一篇: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