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制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636页(1199字)

国际上为了保障国际收支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而就国际间货币关系、国际收支调整等问题达成的一系列准则、协议,所建立的一些国际机构和组织,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主要涉及国际储备资产的性质、构成及作用;国际间汇率制度及各种安排;国际收支调整机制等问题。国际货币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国际经济形势的演变而变化。19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金铸币、金块、金汇兑本位等形式的固定汇率制度,然后进入现在的浮动汇率制度时代。英国于1821年建立金本位制,德国和沙俄等国于19世纪末加入金本位集团,金本位制在国际上得到确认,并对各国经济及国际经济关系的稳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金本位制中断实行。战后,尽管英国等力图恢复和坚持金本位,但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国际货币关系的混乱,这种努力终告失败,金本位制于20世纪30年代初宣告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凭借自己的强大经济实力和巨额黄金储备而在国际货币制度中占据了特权地位。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平价制度。这一制度历时近30年,对战后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布雷顿森林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些弊病,如储备资产过分依赖美元,美元的地位如出问题就会危及平价制度的稳定;固定汇率制度在调节上缺乏灵活性等。随着美国的经济地位相对削弱、美国国际收支赤字日趋严重,布雷顿森林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尽管国际货币基金和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采取了不少补救措施,金汇兑平价制度仍难逃脱崩溃的命运。

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转而实行浮动汇率。1976年通过的牙买加协定,表明了国际货币基金放弃恢复平价制度的努力,国际货币制度进入浮动汇率时代,国际储备资产也出现了以美元为主的多样化的趋势。这一变化减轻了美元危机对国际金融局势稳定的威胁,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汇率经常和大幅度的波动。汇率的剧烈波动给世界经济造成很大危害,如增加国际贸易和投资等经济活动中的风险;使储备资产的管理变得更为困难;刺激外汇投机,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汇率的波动,威胁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如果说这些问题及80年代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尚不足动摇布雷顿森林制度之后的国际货币制度的话,9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却充分暴露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根本弊病所在。

金融自由化带来的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动严重威胁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金融监管的不力不时引发银行和金融危机,以美元等若干国家货币为储备货币的现行制度使国际经济深受有关储备货币国家的经济变动和政策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促使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更关心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

在20世纪末,全世界迎来了欧元的启动这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新的成果,使人们看到货币进一步多极化可能是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

上一篇:亚洲金融危机 下一篇:布雷顿森林制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