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701页(1876字)

信息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产生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尔萨克(Marschak)于1959年发表了《评信息经济学》一文,提出了信息经济学的概念。斯蒂格勒(Stigler)1961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的《信息经济学》论文,以及同年维克瑞(Vikrey)在财金杂志上发表的《反投机、拍卖和竞争性密封招标》论文则标志着信息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的内容。1976年,美国经济协会的经济学分类将“不确定性与信息的经济理论”列为条目,与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等并列,这表明信息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得到了经济学界的认可。

现在,信息经济学已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前沿学科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信息经济学范畴下的文献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大致说来,信息经济学在内容上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

起源于斯蒂格勒(1961)、维克瑞(1961)、阿克罗夫(Akerlof,1970)等人工作的信息经济学可归属于狭义的信息经济学,其内容主要涉及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的问题。而起源于马尔萨克、马克卢普(Machlup)、波拉特(Porat)等人工作的信息经济学可归属于广义的信息经济学,其内容主要涉及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

广义的信息经济学涉及的内容不是本辞典介绍的重点,它们在内容上同现在兴起的知识经济相同(参见知识经济)。本辞典介绍的概念主要是狭义信息经济学的内容。

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内容是以分析经济参与者(如消费者、厂商)的经济决策或选择为出发点,分析经济制度配置稀缺经济资源的功能和机制。传统经济学试图论证以自由交易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配置资源的功能是良好的,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的经济资源。

但是,传统经济学在论证市场经济制度的有效性时,作出了一些同现实不符的假设,假设经济参与人的决策具有完全理性的特点。对理性假设的具体描述要求经济决策是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决策,并且任何经济参与人都不可能利用信息方面的优势或差异(非对称信息)获取利益。

这些假设的结果使得经济学所分析的决策只是理论中抽象的决策,而不是现实中的决策。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表明,忽略经济决策的现实过程是不能恰当和正确地理解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机制和功能的。

资源的配置要求经济制度有两个基本的功能:信息的传递功能和动机的激励功能。例如,新疆的某个消费者需要一辆自行车,这种信息需要传递给天津的生产者,这依赖于经济制度的信息传递功能。另一方面,生产者要有动机来进行生产,生产的积极性依赖于经济制度的激励功能。传统经济学认为,建立在完全竞争基础之上的价格机制具有完备的传递和激励功能。而信息经济学则对此进行了批评,由此扩展了经济学对经济制度功能和机制的理解。

首先,传统经济理论的完全信息假设实际上假设了经济参与人对信息的获取是无成本的。这意味着经济制度信息传递机制的运行是无成本的。这种假设不仅同现实明显不符,而且也使得经济学无需研究经济制度中信息传递机制实际的形成过程和运行方式,也无需分析经济制度同信息传递效率的关系。

斯蒂格勒1961年的论文通过寻找和价格分散的概念把“信息的获取是有成本的”这个现实引入了经济理论中,把市场的形成同信息的获取联系起来。

其次,传统经济理论的完全信息假设和信息获取的无成本还排除了非对称信息的存在。

而信息经济学从非对称信息的现实存在出发引出了对经济制度激励机制新的理解和分析。当存在非对称信息时,交易一方是有可能利用信息的非对称性获取利益,或者交易双方的利益都将受到非对称信息的不良影响。

在个体理性原则的支配下,这种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完全有可能使得价格机制的激励功能失去作用。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概念就是对这种情况的描述。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交易的现实过程不再是可忽略的了,相反成为经济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人们发现,现实中的许多惯例、制度的产生正是为了解决这类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而引起的激励问题。

合同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等都涉及到对非对称信息的研究。

总之,信息经济学为更真实地分析经济活动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理解经济制度的形成和结构提供了新的角度。

上一篇:非关税政策理论 下一篇:知识经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