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913页(489字)

一种适应高科技生产环境的新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

其基础是将产品视为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价值集合体;其作法是:首先确定消耗资源的各项作业,然后将消耗的资源追踪到企业的各项作业形成作业成本;接着,按每项作业的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追踪到产品或服务,计算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最后,利用该分配率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它与传统成本分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成本分配的立足点和成本动因的数量。传统方法立足产品的生产过程,假定引起成本的动因只有产品产量,因此只按照与产量相关的指标,如机器小时、人工小时等分配间接成本;而作业成本法立足产品设计、生产、交货和客户服务的全过程区分所有消耗资源的作业,认为引起成本的动因有许多种,因此应按不同的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归集到产品或服务中。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存在大量非产量相关的间接成本的企业,尤其是产品多样化,同时技术层次悬殊的企业。

它提供较传统方法更为详细、精确的成本信息,而且推行一种注重成本发生前因后果的思路,对企业成本控制、产品决策、价值链形成分析等管理决策具有重大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