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工业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078页(1288字)

亦称国防工业,是从事制造武器装备、军用器材、军队生活用品以及国防生产所需特殊原材料的工业门类,是国防经济的主体。

按其产品用途,军事工业分为军需工业和兵器工业。军需工业是专门从事生产军队生活消费品的工业门类,如军队被服厂等;兵工厂是专门从事制造武器装备、军用器材等的工业门类,如兵器工业、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工业、核工业等。

同民用工业相比较,军事工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具有纯消费性。民用工业的最终产品,能够为社会提供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维持再生产的正常运行;而军事工业的最终产品,从总体上看,既非生产资料又非生活资料,它们或者很快就销熔于战火之中,或者暂时储备起来以备战争之需要。②波动性大。和平时期军品需求量小,战争时期军品需求量大,平战交替对军事工业的规模和结构有决定性的影响。

③技术和资金密集程度高。由于每个时代的高技术通常都集中地用于军事方面,许多先进科学技术首先是由于军事上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军事工业成为科学技术和资金密集的产业。

④市场较单一。一般地说,军工产品,特别是武器装备,其销售对象主要是国家,由军队直接订货和消费。因此,军工产品市场较单一,流通环节较少,流通渠道较单纯而固定。⑤统制性和计划性最强。

由于军事工业属于纯消费性工业,并受政治、军事形势的影响大,因而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制定适当的计划来统制、影响军工生产;由于军事工业生产要服从国家需求,其买主又主要是国家,因此军事工业发展的规模、产品规格、数量、价格等都要服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必须实行比民用工业程度更高的计划化。⑥保密性高,管理更为严格。

军事工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古代,武器装备的生产以手工业为基础,是同劳动工具的制造结合在一起的。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为武器装备的制造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进而军事工业得以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为适应列强扩军备战的需要,将新的科学技术大量地应用于军事上,研制出了如坦克、飞机、潜水艇等现代武器,使军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1917年,直接从事军工生产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比例,德国为58.3%、俄国为76%、法国为57%、意大利为64.2%、英国为46%、美国为31.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参战国共生产飞机18万余架,火炮约为15万门,机枪100多万挺,炮弹10亿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军事工业又获得了巨大的发展,1941~1944年,主要参战国平均每年生产坦克9.1万多辆、飞机13万架、火炮35万门、机枪166万挺。

战后,虽然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由于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和局部战争的不断爆发,大大刺激了军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使军事工业由消耗大量人力、材料、能源为主的传统型向高技术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化,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管理体制,军品研制、开发日益走向国际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