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革命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108页(1194字)

自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于1884年发表了《产业革命讲稿》之后,这个名词已从专指英国的产业革命扩大而成为一种通用的提法,它适用于任何地方发生的工业产量迅速增长的情况。

这个概念并无确切定义。

“产业革命”的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英国的产业革命作出合理的解释;对导致巨大的、不可逆转的产量增长的最低限度的条件作出估计;对在广泛的时间范围内实现广泛的工业化作出详尽研究;从很长的历史时期和全球的角度对“产业革命”这个概念作出估计;经济学家们对有关“产业革命”的思想的反应;“产业革命”这个概念对政策制定者的用处。

英国产业革命。对英国的“产业革命”作认真的解释是从19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才真正开始的。

起初的解释是列举式的,这种方法实际上包括了古典的英国产业革命的必要条件,其中有许多也是普遍适用的。在列举中比较突出的是涉及政治方面的条件,即要求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以及不要妨碍贸易,国家必须在尽量不妨碍经济增长过程的同时提供稳定的国内条件和满足对外防御的需要。

例如在18世纪末,荷兰和英国最接近于具备这些条件。而对英国产业革命的有机的综合的研究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有一些学者采用一种长期的整体的研究方法来对待英国的产业革命,他们不是从一定时间内的具体的英国经验出发,而是将其作为一个长时间内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现象来研究。

产业革命的基本条件的研究。W.W.罗斯托所作的研究就是一般化地确定一场产业革命需具备的条件。他认为有四个占支配地位的重大条件:①生产性投资的比重从占国民收入5%以下提高到10%以上;②工业中出现主导部门;③活跃的发明和革新活动;④合适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风俗的结构。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工业化道路,而且由于它们历史上和地理上的多样性,与此相关的孕育期的长短也各不相同。

这种多样性就使得一种不分国家特点的产业革命理论难以形成。罗斯托试图去做,但只获得了有限的成功。

关于国家政权在过去的产业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存在两大派观点,英国产业革命的研究者长期以来坚持认为,成功取决于使国家脱离经济。至少也要使国家的作用降至最低限度。

这是自由派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德国和日本产业革命的研究者则倾向于强调国家的指导作用。

他们认为,在世界工业化的现时条件下,国家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它包括了这样的观点:对现代技术的需求必须考虑到研究和开发、资金来源、教育制度,以及需要从长安排先后次序等,这种需求只能在国家的建设性指导之下才能得到满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