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T.R.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146页(1742字)
1766~1834
着名人口理论家,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出身于英国地主家庭。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即返乡担任牧师,在此期间撰写了着名的《人口论》,名声大震,遂于1805年东印度公司的海利贝里学院(College of Haileybury)成立之际任该学院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他是英国获此头衔的第一人,直至1834年去世为止。
马尔萨斯《人口论》初版问世于1798年,当时正值法国大革命及其后欧洲各国社会动乱之际,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也因产业革命的勃兴而处于急剧变动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以英国激进学者威廉·戈德文(W.Godwin)等人为代表的先进思想有广泛的影响,马尔萨斯的父亲即是戈德文的一名崇拜者,而马尔萨斯则坚决反对戈德文所表述的人类未来可以趋于完善、达到美好境界的观念。
《人口论》即是为反驳这种观念而作,其初衷在于否定这种可完善性。《人口论》初版问世后引起极大反响,毁誉参半。
作者遂进一步扩充材料,于1803年修订再版,并针对社会反响,将人口论的宗旨集中于探讨贫困的性质及其根源。该理论强调,人类如不对自身繁衍加以遏制,必受性欲支配而按几何级数增加,而人类食物则因受土地收益递减律的支配只能按算术级数增加,于是两者之间形成越来越大差距,或人口增长对食物的压力。
另一方面,如对人类生殖实行抑制,也势必带来罪恶或灾难:因为“预防性抑制”会使一部分人陷入不正常的两性关系中,而“积极的抑制”即战争、瘟疫等只能使人类为自身人数的减少付出灾难性代价。
马尔萨斯由此得出结论:人类的可完善性是不可能的(初版);贫困不可避免(当然是指社会上“低层阶级”的贫困);贫困根源不在于社会制度,而在于“贫民自身”。(再版及以后各版,该书在作者生前出到第6版,1826年)他据此否认贫民受救济的权利,认为实行济贫法是没有意义的。马尔萨斯的这套理论因其为剥削制度进行辩解、仇视劳苦大众理应受到谴责;同时我们也应肯定马尔萨斯在强调指出人口对生活资料的压力这一问题上的历史功绩。
马尔萨斯人口论成为以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决定于工人的最低生活费用)的依据。马尔萨斯人口论也是马克思创立有关资本主义社会人口原理的主要对立面和激发因素之一。
马尔萨斯因其《人口论》而成名之后,还将注意力转向政治经济学理论领域。他在这一领域的突出建树之一,即是以其有效需求不足将会导致生产过剩的论断来反对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产品总以产品购买”的乐观论调。
马尔萨斯认为利润作为商品价值的附加额,既不能靠工人的购买来实现,也不能靠资本家之间的交易来实现,前者只能实现相当于工资的价值,后者作为卖者之所得必然作为买者之所失而抵消;他认为只能靠只消费不生产的第三者的收入来实现,否则便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出现一般生产过剩危机。他指出,地租在这种收入中占有突出地位。
可见,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是为地主阶级等寄生阶级的存在制造理论依据的。在20世纪3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替陷于深重危机和萧条的资本主义经济寻找出路,凯恩斯(J.M.Keynes)在批判萨伊定律的同时,还把马尔萨斯的上述理论视为他自己的理论先驱。
马尔萨斯在政治经济学理论领域的另一突出“建树”是在与李嘉图(D.Ricardo)的长期理论争论中,发挥了替资本利润辩解的利润论和为土地地租辩解的地租论。他接过亚当·斯密(A.Smith)关于购买劳动决定价值的错误观点,认为购买劳动理应包括耗费的劳动加预付资本的利润,即生产费用,从而把资本利润归结为流通领域中的“让渡利润”,掩盖了利润的剥削性质和实际来源。为了论证地租的合理性,马尔萨斯反对李嘉图将地租(实指级差地租)归结为农业劳动量所创造的超额利润的一部分,坚持认为地租乃是自然界的赠予,是土地本身特征的产物,与对土地的经营垄断无关,反而是社会进步的象征,马尔萨斯地租论是为维持谷物法(从而保持农产品高价和地租高水平)制造理论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