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J.E.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188页(1723字)

1907~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米德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俄林(B.Ohlin)共同获得197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公告中指出:米德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资本运动方面做出开创性贡献。他的最主要着作是《国际经济政策理论》,在这部着作中,他论证经济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洞察开放经济的稳定政策产生的问题。他集中分析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必要条件,他还说明成功的稳定政策除了必须考虑总需求外,还须考虑价格与成本间的关系。

这些成就使米德成为国际宏观理论与国际经济政策的最杰出的先驱。

米德于1907年6月23日出生在英国南部多尔塞特(Dorset)郡的斯维内吉(Swanage)镇。

他就读于津大学默尔弗恩学院(Malvem College)与奥里尔学院(Oriel Co1lege),头两年攻读古典文学。他目睹当时英国的严重失业状况,乃转习经济学,并自学数学。1930年毕业后,他被选为牛津大学赫尔福德学院(Hertford College)的研究员(fellow)与讲师。并至剑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进修一年,他在此期间深受凯恩斯学术观点的影响,但也提出有助于凯恩斯理论建立的重要论点,比如他提出总储蓄的效应就是总储蓄的增量等于原投资的增量。

1931年米德回到赫尔福德学院,一直任教到1937年。他在1936年几乎与凯恩斯《通论》出版的同时,出版了《经济分析与政策导论》,阐述了凯恩斯的思想。

1931年发表《凯恩斯体系的简化模型》一文,早于希克斯提出了类似的IS-LM模型。1937年米德离开牛津大学,到日内瓦国际联盟任职,汇编《世界经济概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概览》的编辑工作被迫停止。

1940年米德返回英国,在英国内阁办公室经济部工作,与R·斯通(R.Stone)合作建立复式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提供宏观数据,为宏观理论与宏观调控政策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因此,斯通获得198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945~1947年,米德任该部主任。在这段时期内,他积极参加战后建立国际经济机构的活动。

先后参加筹建国际货币基金与国际贸易组织的活动。撰写了《充分就业白皮书》的初稿,主张建立反周期的社会保障制度。

他的主张先后为西欧各国政府采纳。

1947年米德应伦敦经济学院之聘,任该院商业学教授并执教到1957年。他的重要国际经济学着作,大都在这一时期内完成。《国际经济政策理论》第一卷《国际收支》于1951年出版。

此书在理论上,是将凯恩斯理论与古典理论,特别是一般均衡理论,综合在一起。在国际收支方面,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只分析经常项目差额,他率先引进资本项目差额的分析,形成全面的国际收支理论。在经济政策方面,该书运用综合了的理论,分析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即国内的充分就业与合意的国际收支两者同时实现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要分析两个工具的联系,即国内需求管理与汇率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些分析都是开创性的。《国际经济政策理论》第二卷《贸易与福利》于1955年出版。传统纯国际贸易理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只存在国际间的商品贸易,该书将人力与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纳入国际贸易理论之中,战后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证明该书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突破。在此期间,他还出版了《国际贸易几何学》(1952)与《关税同盟理论》(1955)两部着作,它们充实了国际经济学的内涵。

1957年米德转到剑桥大学任教,并开始进行《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庞大研究计划,介绍重要的现代理论。

1969年米德提前5年退休,集中精力进行研究工作。截止到1976年,《政治经济学原理》已出版4卷。米德总共出版40多部着作,发表80多篇论文,对国际经济学科影响最大的,当推《国际经济政策理论》。

上一篇:廖什,A. 下一篇:纳克斯·拉格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