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红军人物志

粟裕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红军人物志》第822页(1158字)

【生卒】:1907~1984

【介绍】:

1907年8月10日生于湖南会同枫木树脚村。

侗族。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就读于常德湖南第二师范学校,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7年5月参加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任教导队班长。

大革命失败后,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赣粤湘边,任连指导员。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后随部队上井冈山。历任红四军连长、营党代表。参加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历任红四军一纵队教导队队长、第二支队支队长等职。1930年10月任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第一〇三团团长,冬任红二十二军六十四师师长,后改任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

1931年冬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队队长,不久任指导员。1932年5月任红一军团四军参谋长;7月任红一军团教导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调任红一方面军十一军参谋长。1933年春任红十一军二十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同年10月任红七军团参谋长。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7月任参谋长,参与指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赣;10月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11月任红十军团参谋长。1935年1月先遣队失利后,率余部挺进浙南,任红军挺进师师长。同年夏领导开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成立闽浙军区,任司令员、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组织部部长。率部挫败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坚持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存发展了一批红军部队。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江北指挥部副指挥,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苏中区委书记,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苏浙区委书记。领导建立和发展了苏中和苏浙边抗日民主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治委员,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上海军管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选为中共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4年2月5日因病逝世于北京。

主要军事着述有《战时参谋工作》、《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军事文集》。

上一篇:覃辅臣 下一篇:中国红军人物志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