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132页(488字)

【生卒】:1896—1981

【介绍】:

印度卡纳达语人。

生于达瓦尔。在普那上完大学后,1918年回到家乡,在当地的中学教书,开始文学生涯,组织了一个与文学密切相关的社团。后在索拉普尔任卡纳达语教授,退休后又回到德达瓦尔,这时作为诗人的名声日隆,并于1974年获印度文学大奖——讲座奖。

虽也写下不少成功的戏剧、短篇小说和散文,但其个性的充分展露和美学思想的完美体现是诗作。把诗歌口语传统的力和美化于诗中,通俗的语言和民间文学式的想象力是其诗受到普遍欢迎的主要原因。出版有27个诗集,着名的有《羽毛》、《梦幻》、《黎明》和《四弦琴》等。

多是纯粹抒情,对神明的虔信引发诗人对生活的赞美。在诗中,迦亚德丽是隐于宇宙中一切活动之中的原本之力,黑夜是一切存在的子宫和坟墓(《礼赞迦亚德丽》)。

诗作《完美中的迦尔普·维丽夏和维利达瓦那》描写一种既是艳情、又是神秘的爱;诗作《至高无上的存在》以季节为礼赞对象,颂扬大自然,其形而上学式的抒情让人想到精美的吠陀颂诗。《三千万卢比的三十倍》一诗讽刺现代人的道德堕落。诗作也反映印度的社会经济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