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189页(798字)

【生卒】:1883—1931

【介绍】:

黎巴嫩人、散文家、画家。

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信奉天主教教派的家庭。12岁时随母亲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国在贝鲁特智慧学校完成中学课程。1908年在友人资助下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师从罗丹,被誉为“20世纪的布莱克”。

1911年移居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直至逝世。初期从事小说创作,后转向写散文诗。着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愤怒抨击统治者、教会和传统习俗的丑恶,记述了受摧残的东方妇女的苦斗,号召人民奋起反抗。

中篇小说《叛逆的灵魂》因激怒黎巴嫩当局而被焚。纪伯伦以阿拉伯文创作的散文集有《泪与笑》(1913)、《行列圣歌》(1918)、《暴风雨》(1920)、《珍闻与趣谈》(1923);用英文创作的散文集有《疯人》(1918)、《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大地神》(1931)等。《先知》是纪伯伦的散文诗集代表作。他通过“先知”之口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探索和思考,充满了隐喻和寓意。作品语言精辟,想象奇特,哲理深邃,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全书对爱与美、生与死、罪与罚、法律与自由、宗教与道德、理智与热情等25个有关人生和社会方面的问题提出发人深思的见解,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的满腔热爱和对美的无限向往。

纪伯伦始终不渝地站在东方被压迫民族一边,坚决反对奴性,讴歌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弱者。在哲学观念上,他受尼采的影响,作品中常表现出愤世嫉俗和神秘的倾向。

在艺术上,他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爱与美”,主张以“血”写出灵魂之作。他于1920年同米哈伊尔·努埃曼、艾布·马迪等一起组织并领导现代阿拉伯第一个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现代文学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上一篇:贾尔 下一篇:卡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