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普钦科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367页(861字)

【生卒】:1904—1986

【介绍】:

俄罗斯文艺理论家。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84)。1924年毕业于斯摩棱斯克大学。1939-1948年任原苏联部长会议艺术事务委员会主席。1966年被选为原苏联科学院院士。

1967年起任原苏联科学院语言文学部院士级秘书。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主要从事原苏联文学的风格和方法问题的研究,发表了《论风格问题》(1927)、《论风格的更替》(1927)、《列宁论文学》(1934)等文章。从50年代起开始探讨重大理论问题,发表了论着《世界观与创作》(1957)。60年代发表的许多重要论文收入论文集《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1970,获1974年列宁奖)中。

这些论文说明了艺术方法与世界观、科学方法之间的本质区别,阐述了“创作个性”这一唯物主义概念,揭示了创作过程中个别与一般的相互关系的辩证法,论证了文学的类型学研究的原则,解释了艺术进步的实质。另一本论文集《艺术创作·现实·人》(1978,获1980年原苏联国家奖)汇集了70年代发表的重要论文,其中对现实主义艺术概括形式的发展和演变作了论述,对各种现代主义流派作了剖析,同时还发表了对符号学和文学中的模拟的看法,进一步阐述了系统分析、类型学研究、历史比较研究、历史功能研究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论文集《艺术形象的范围》(1982)着重剖析了艺术形象的特点及其历史发展。80年代还出版了论文集《科学·文学·艺术》(1985)和《对文艺的认识》(1987)。

在俄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方面,首先对果戈理的创作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先后出版了《果戈理》(1936)、《果戈理的〈死魂灵〉》(1952)、《果戈理的创作》(1954;收入文集时作了修订,改名为《尼古拉·果戈理。文学道路和作家的伟大》,1984)等着作。专着《艺术家托尔斯泰》(1963)揭示了托尔斯泰文学活动各个时期的特点,他的创作方法和技巧的独特之处,以及他对世界文学宝库所作的贡献。这本书博采众家之长,并有不少创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