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泽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517页(662字)
【生卒】:1927—
【介绍】:
德国小说家、戏剧家。
曾在累根斯堡和蒂宾根大学攻读文学、历史和哲学。1957年起成为专业作家。
在他的最初3部小说《菲利普斯堡的几桩婚姻》(1957)、《间歇》(1960)和《独角兽》(1966)中,反映了联邦德国“经济奇迹”时期中的中产阶级的状况和心态。70年代创作有小说《虚构》(1970)、《加列斯特尔氏病》(1972)、《坠落》(1973)、《爱的彼岸》(1976)。
1978年,描写中年知识分子苦闷遁世心情的中篇小说《惊马奔逃》问世,被誉为他最为成熟、优美的作品。1979年发表《心灵的活动》。80年代他的小说有:《天鹅屋》(1980)、《安泽尔姆·克里斯特莱三部曲》(1981)、《致洛特·李斯特的信》(1982)。1985年,《激浪》出版,被视作《惊马奔逃》的续篇,描写主人公赫尔穆特·哈尔姆对美国社会的思考和与一名年轻女大学生的感情纠葛。
《多勒和沃尔夫》(1987)反映了德国分裂的现实。他的小说素以心理分析、借喻、细节描写、讥讽见长,以富有乡土气息而着称。
剧作多以政治、历史题材为内容,善于运用布莱希特叙事剧的表现手法,描写静态的现实和难以改变的状况。作品有:《橡树与安哥拉兔》(1962)、《黑天鹅》(1964)、《比人高大的克劳特先生——给一位不朽人物作的安魂曲》(1964)、《房间大战》(1967)、《一对夫妇的练习曲》(1967)、《戏剧——十六世纪的场景》(1975)、《在歌德手中——19世纪的场景》(198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