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本驻沪总领事有吉明的谈话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38页(1172字)
孙中山在“二次革命”爆发前后与日本驻沪总领事有吉明就如何对付袁世凯等问题进行14次谈话。
其中4月4日的谈话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孙中山全集》第三卷,其余13次谈话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孙中山集外集》。宋教仁被暗杀后,孙由日返沪。
为开展反袁斗争,急需日本援助,日本政府亦密切注视着中国政局,亟欲施加影响。
孙与有吉频频接触。
1913年3月26日孙会见有吉,对袁刺宋的卑劣手段表示“实所不能容忍”,“一步亦不退让”。但愿意通过国会来迫使袁辞职。
希望日本政府“予以十分注意”。28日有吉访孙,转达牧野外相要孙“叫党员切勿轻举妄动”的意见,孙表示“坚决采取光明正大的手段,在议会上弹劾袁世凯”。
如果袁用武力对付议员,则亦用武力对抗。31日有吉向孙转达牧野的意见:为免除国际猜疑,日本政府不同意孙访日。孙对此表示理解。4月1日双方会晤,孙表示如果列强施加压力,袁则有退让之可能;如果在议会中不能获得“满意之结果”,南方一带之都督将“一时起而对抗”。
4日孙出席有吉举办的宴会并表示:美国政府承认与否,“对于我党方针绝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宋案证据已经公布,“关于弹劾问题,须有全体议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和三分之二以上之多数通过,如果万不得已,则在选举时或将排除袁世凯而另以他人充任总统”。袁正在整军备旅,但慑于南方形势,尚不敢贸然行动。“袁如怯懦,自当退让”。否则,决计“兴动干戈”,“锄除元凶”。6日孙在谈话中表示:当初推袁为总统,“余亦不能免其责”。
“今事已至此,余当以坚强之决心,作去袁之先驱”。其方针,第一着可在议会上弹劾,若袁不去,则“余决心亲率北伐军讨袁”。
5月15日有吉访孙,劝南北融合。孙表示“南北融合的必要条件是袁世凯下台”,但袁不肯,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除决一雌雄外,别无他法”。
20日孙同有吉谈了与唐绍仪会晤的有关情况,表示“我方无论如何以继续在议会上力争之计划,等待由袁发动之方针,但到底除诉之于干戈外,别无有效之策”。24日有吉访孙,劝其万不能动干戈。
孙再次表示:“除动干戈外,别无其他有效方法。”6月11日有吉与孙、黄兴就李烈钧革职后之形势进行交谈。
黄主张采取和平手段,孙则表示:“无论如何将以冒进主义一举去袁,此种考虑始终不变。”30日有吉访孙,孙表示:由于兵力不足,除暂时在议会上相对峙外,别无他策”。
目前只能“观望时势,以俟他日之机会”。7月15日孙召见有吉,就南方各省的反袁形势进行谈话,表示“无论如何,惟有奋斗”。
并频频询问日本及外国人对江西事变的反映。21日孙晤有吉,述说各省独立的形势,断言“如果袁不辞职,则不能期望和平”。批评日本政府和列强支持袁的态度,希望日本政府单独劝诱袁辞职。
因为外国的插手和干涉已势所难免,“在我们希望的时候,不如由日本掌握主动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