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571页(607字)

【生卒】:1888—1951

【介绍】:

英国剧作家。

原名奥斯本·亨利·梅弗(Osborne Henry Mavor)。生于格拉斯哥。曾在格拉斯哥大学学医,毕业后于1913年成为医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随军医生先后随英军转战法国、比利时、中东和印度。在中东和印度的经历为他的处女作《关于亚历山大的议论》(1926)提供了素材。1919年他在格拉斯哥开业行医,但主要兴趣却在戏剧和写作。1928年,苏格兰国家戏剧社上演了他以笔名玛丽·亨德森创作的《日光奏鸣曲》。此后他一直用笔名詹姆斯·布里迪,从未用真名发表过剧作。

1930年,他的《托比厄斯与天使》在剑桥戏剧节上演,确立了他在戏剧界的地位。

后期作品以实验性着称,剧中常有突然转折,但却不破坏艺术的统一性。

一生写了大约40部剧本,其中比较突出的有《解剖者》(1931)、《约拿与鲸》(1932)、《沉睡的牧师》(1933)、《黑眼睛》(1935)、《苏珊娜及长者》(1937)、《乌有乡之王》(1938)、《勃尔弗莱先生》(1943)、《安吉勒斯医生》(1946)、《丹夫尼·劳里厄拉》(1949)和《吉利先生》(1950)。其很多作品涉及宗教,道德问题在他的剧作中占重要位置。

他善于驾驭语言,颇有古典修辞的韵味。许多剧本富于喜剧色彩和肖伯纳式的雄辩力量。他的喜剧对20世纪30年代苏格兰的戏剧复兴起过重要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