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617页(832字)

【生卒】:1903—1950

【介绍】:

英国小说家、评论家。

以小说《动物农庄》和《一九八四年》着称于世。生于孟加拉。

父亲是英国在印度的小文职人员,回到英国后,于1917年获奖学金入伊顿公学,成绩优异,并开始在学校刊物上发表文章。1922年到缅甸,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服役,1927年返回英国,决心当作家。后以这段生活为素材写出小说《缅甸岁月》(1934)和自传体散文《猎象记》及《绞刑》。返英后,他装扮成流浪汉到伦敦东部和巴黎的贫民窟同工人、乞丐和洗碟工生活在一起,并根据这段经历写了《巴黎伦敦落魄记》(1933),获得了最初的名声。

1937年他发表了《通向威根码头之路》,报道他的北部之行以及那里恶劣的经济条件,在书的第二部分他分析了自己为什么会成为社会主义者,但同时又反对当时的社会主义运动。1936年他赴西班牙加入共和军的民兵,任少尉,咽喉受重伤,后因不同意共产党镇压政治反对派于1937年逃离西班牙,次年写出反映西班牙内战的《向卡塔洛尼亚致敬》,从此他一生害怕共产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在英国广播公司印度部和工党左翼《论坛报》任职,成为多产的新闻记者和文艺评论家。1944年他写出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庄》,获得巨大名声。故事情节是农场的动物暴动,的统治取代了人的统治,但是不久原来的革命口号“所有的动物都平等”就加上了一句:“但有些动物比其他的更平等”,最后小说在又一场革命的前夜中结束。1949年发表的最后一部讽刺小说《一九八四年》使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这部反乌托邦式的小说以科幻形式预言社会的剧烈变动可能带来的是残酷的镇压和对思想及感情的压制,集权社会的统治者随意歪曲事实,改写历史,而与专制抗争的主人公最终失败。奥威尔还写有大量评论文章,行文清晰洗练,看似毫不注意,实则经过深思熟虑。

他的《论说文、报刊文章和书信选集》(4卷)于1968年出版。他一生相信普通人的善良本性能战胜贪婪和权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