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洛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714页(881字)
【生卒】:1902—
【介绍】:
法国女作家。
生于乌克兰一个犹太家庭。幼年时父母离婚,自此之后经常辗转在法、俄之间,从小会说俄、法语,后又学会英、德语,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1919年在巴黎大学获得英文学士学位,两年后在英国牛津和德国柏林攻读历史和社会学,1922年又攻读法律。
1925年结婚,先后生3个女儿,曾一度深居简出,悉心抚养孩子。
萨洛特在丈夫的鼓励下于1932年开始写作。1932-1937年写的18篇文章结集于1938年发表,取名《向性》,这部处女作的内容是对语言的批评和“内在题材”的谴责,对写作技巧作了大胆的尝试,但发表后并没有引起读者的注意,只是到1957年重版时,才引起了轰动。
时隔10年之后才发表第二部作品《无名氏的画像》(1948),萨特为它作序,并称为“反小说”加以推崇,作者在书中勾画出一幅专制的父亲如何强迫自己年岁渐大的女儿出嫁的情景。此后不断有新作问世,小说《马尔特罗》(1953)写乐天无忧、办事可靠的汉子马尔特罗受托去乡下为人买房子,但忘了打收条,被怀疑不诚实、耍手腕,而失去人们的信任。《行星仪》(1959)叙述一对夫妇纠合岳母想方设法把姑母的套房弄到手的故事。
小说的人物群像行星一样被一种复杂的引力牵制着运行。萨洛特还发表《金果》(1963)、《生与死之间》(1968)、《您听到了吗?》(1972)、《蠢人们说》(1976),剧作《沉默》(1966)、《谎言》(1967)、《伊斯玛》(1970)。其中《金果》是部畅销书,曾获国际文学奖。
萨洛特是位“新小说派”的文学理论家,1956年发表重要论文集《猜疑的时代》,阐述了她的文学主张。主张“小说要革命”,“要像其他艺术一样,走向抽象”。
她认为,每一个时代的小说都应有时代的语言与创作方式。萨洛特的小说特征是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写的都是人物的内心活动,有内心独白,也有为她所独有的“内心独白的前奏”,还有人物的“潜对话”。
她的作品所表现的一般都是巴黎中产阶级人物的生活。自传有《童年》(1983)。
近作有小说《打开》(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