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西莫多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779页(945字)
【生卒】:1910—1968
【介绍】:
意大利诗人。
出生在西西里岛。父亲是铁路职员,收入微薄。在姑母的熏陶下,他从小就爱好诗歌,熟读意大利古典诗作。青年时代正值法西斯统治的黑暗岁月。
他曾在大学先后攻读土木工程、古典文化,后因经济困窘,被迫退学。他漫游各地,在苦难祖国的大地上到处留下了探求人生的足迹。
干过各种工作,饱尝人世辛酸。最后才在建筑公司谋得职业。
1928年,开始创作诗歌。
不久,他结识了“隐秘派”着名诗人蒙塔莱和文艺界进步人士。1930年发表第一部诗集《水与土》,跻身于意大利着名抒情诗人之列。嗣后,他发表了诗集《消逝的笛音》(1932)、《诗钞》(1938)、《新诗》(1936-1942)、《瞬息间是夜晚》(1942)。
1939年,担任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意大利文学教授。夸西莫多是“隐秘派”的代表诗人。
对故乡和童年的憧憬,是贯串他的诗歌的主旋律。诗人以柔美的格调和真挚的笔触,抒发他热爱美丽、富庶的西西里,它的勤劳、纯朴的人民的强烈感情,表达他沉浸于对故乡和童年的思恋,企求借此摆脱邪恶的现实,寄托孤独的心灵,重新获得幸福和青春的思想情趣。诗人又常常缅怀青年时代的恋人,倾诉衷肠,寻求慰藉。在法西斯的统治下,夸西莫多的诗歌一方面回避严酷的现实,致力于刻画内心世界的细微情感,流露出悲观失望的哀叹,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同时,它又表达了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渴求自由与民主,热爱乡土和人民,维护人的价值的心声,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夸西莫多的诗篇以丰富、浪漫的想象,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和幻觉见长。常常把内心感受最深的刹那捕捉住,又从自然景物中摄取新巧的意境,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因而他的诗歌情思浓郁,动人心曲。
诗人经历抵抗运动的风暴后,逐渐脱离了“隐秘派”,转而写作社会诗歌。这一时期的诗集有《日复一日》(1947)、《生活不是梦》(1949)、《乐土》(1958)等。以饱满的激情谴责法西斯的野蛮,抒写人民的苦难,讴歌意大利优秀儿女为祖国的解放而献身的品格。在一些诗篇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类社会经历的道路的思索,对未来寄予的希望。
1959年,夸西莫多因“以充满古典热情的抒情作品表现现代人生的悲剧”获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