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786页(821字)

意大利20世纪前半期的重要歌流派。

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翁加雷蒂关于大战的一组短诗《被埋葬的港口》(1916)是隐秘派的先声,蒙塔莱的《时刻》(1939)、夸西莫多的《黑夜立即到来》(1942)、萨巴的《歌集》(1945)、卢齐的《祝酒辞》(1946)是隐秘派诗歌的代表作。“隐秘派”是当初评论家给予的贬称,意为晦涩难懂。

隐秘派主要表现西方现代人的危机意识。他们认为,宇宙与人是敌对的,人迫于生存的需要而成为客观世界的囚徒;自然界充斥着使人感到压抑的象征,人们忍受着孤独和恐惧,希望是空虚的;对于诗人来说,除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之外,不存在其他任何有意义的现实。蒙塔莱的诗说:“不要问我们世界可能向你展示的模式,答复是一些扭曲的音节,干枯得像树枝,今天我们能够告诉你的只有,我们‘不’是什么,我们‘不’要什么。”他们还认为,人们对于事物给予的社会学的、科学的和文化的解释都是不确切的,人对于事物的直觉认识,超越事物的表面意义,才是真实的;诗人通过一系列象征、隐喻和意象把这种隐秘的、复杂的感觉表达出来,这是文学残存的唯一价值。

他们在诗里排斥任何逻辑的、叙述的、解释的因素,强调表达绝对的直觉灵感,因此而不顾及语法结构,舍弃词汇的日常普通含义,用极经济的语言组成一系列的类比,通过隐喻性形象或词的声音造成形而上的象征。作品大多以自由体的形式描写片断的场景、瞬间的感受,往往很难让人读后立即明白其中奥秘的含义,但其抒情意向显而易见,韵味隽永无穷。

隐秘派诗歌实际上接受了法国以拉美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以克罗齐的“直觉即艺术”的美学观点为其核心,对于无法直面的法西斯统治的社会,隐晦而曲折地表达了愤懑和失望的情绪。它的想象奇特,富于表现力,善于表现人的内心复杂微妙的感觉,诗体自由而音韵和谐,奠定了意大利现代诗的基础。其代表人物蒙塔莱和夸西莫多分别获得1959、197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上一篇:黄昏派 下一篇:未来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