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965页(700字)

【生卒】:1931—

【介绍】:

美国黑人女小说家

生于俄亥俄州罗伦城一个工人之家。自幼受黑人民族传统及文化的熏陶,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

1953年于霍华德大学毕业后,入康奈尔大学研究福克纳与沃尔夫小说获硕士学位。随即在大学任教,后就任纽约兰登出版公司编辑,1976年后又在耶鲁大学、巴德学院等院校担任教职。

莫里森的创作使神话色彩和充满政治敏感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其迄今已出版的5部长篇小说,都在美国种族压迫的大背景下,揭示白人文明与黑人传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探讨黑人挣脱西方现代文明的桎梏、重获“失去的天真”的可能性。《最蓝的眼睛》(1970)是对当时黑人女孩相信“蓝眼睛的黑人是美的”所作的讽刺;《苏拉》(1973)塑造了一个控制自身命运,追求个性解放的黑人姑娘形象;《所罗门之歌》(1977)指出,只有保持本民族古朴风范的南方黑人,才具有同现代资本的罪恶相抗衡、摆脱西方文明的精神奴役的力量,该书被选为1977年最佳小说,获1978年美国文学研究院和全国书评会奖;《柏油孩子》(1981)表现埋藏在白人与黑人心底的种族隔阂与仇恨,对黑人民族的前途作出了个人的探讨;近着《宠儿》(1987)以众多人物的描绘、结构复杂的故事叙述,揭露美国非人道的奴隶制。此作品获1988年普利策奖。莫里森的作品既富于黑人民间文学的神话传说色彩,又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还恰当地糅合现代主义的叙述技巧,文笔洗练清新,结构情节与人物充满独创性,是一位蜚声美国文坛的作家。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0年代,她还发表有长篇小说《爵士乐》(1992)和《乐园》(1998)。

上一篇:莫里斯 下一篇:莫特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