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1066页(724字)

【生卒】:1919—1983

【介绍】:

美国文学批评理论家。

耶鲁学派(或称解构主义)创始人之一。生于比利时安特卫普。

曾在书店和出版社工作。

1947年移居美国。

1952年才开始大学研究生学习,196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此后多年在耶鲁大学任教。

德曼步入学术界不久便引起人们的注意;从60年代末开始,他逐渐成为美国学术界的一个重要人物。主要原因是他较早地提出欧洲哲学对美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自己的理解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一些欧洲理论。

他早期受萨特存在主义影响,后来转向由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发起的现象学批评;但他的代表作品却主要根据尼采的哲学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写成。他与耶鲁的同事J希利斯·米勒和杰弗里·哈特曼共同建立了美国的耶鲁批评学派。德曼的主要着作形式是哲学-文学论文。他的作品几乎都是论文集,包括《盲目与洞察》(1971)、《阅读的寓意》(1979)、《浪漫主义的修辞》(1984)和他去世后出版的《对理论的抵制》(1986)。

在《盲目与洞察》里,德曼提出批评家的洞察与其盲点一致,洞察与形成某种转折点的错误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洞察引起某种转折点,这转折点就是盲点,它被进一步的批评消解,而消解又会被新的消解再次消解。在《阅读的寓意》里,德曼又把形成转折点的错误称作隐喻,他认为相似总是掩盖着差异;细读揭示的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是无法解决的矛盾;当掩盖的伪装在细读中被剥去时,语言中出现的空白就会被揭示出来。因此德曼认为,阅读不是选择某种解释,而是对肯定和否定的认识,最终的理解是语言深不可测,修辞或转义将意图分解,或者说语言不可能表达确定的意图。《阅读的寓意》集中反映了德曼的理论见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