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1078页(767字)

原型批评来自两个理论体系:一是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J.Frazer)的经典性着作《金枝》。

弗雷泽在这部书中引用大量材料说明春夏秋冬的四季循环以及古代神话同许多祭祀仪式有关。古代各民族关于神死而复活的神话和仪式,实际上就是自然节律和植物更替变化的模仿。弗雷泽这种理论给文学史家以启发,他们认为一切伟大的文学着作中也都含有神话和仪式的因素,探寻作品中所传达的原型是批评的关键。由此形成了文学上的原型批评。

二是卡尔·容格(Carl G.Jung)的分析心理学。容格发现原始时代文化以一种“沉积”形式埋藏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心灵深处,这是“集体无意识”,不会进入意识领域,于是它的存在只能从一些迹象上去推测。而神话、图腾、不可理喻的梦等等,往往包含着人类心理经验中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这种原始意象就是“原型”,它们常常不自觉地在文学作品中显露出来。在容格理论启发下,产生了一种专事于论证和分析种种艺术形象背后的“原型”的文学批评。

它从作品本身的某些无意识流露或隐喻、象征上寻找原始文化中的自然神灵、宗教图腾、神话传统等,因此这一派批评又被称作神话批评。自曼德·鲍特金(Mand Bodkin)的《论的原型》(1934)一书问世以来,文学批评中更是大量地使用“原型”这一概念。加拿大批评家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Erye)的《批评的解剖》对原型批评作了最好的发挥,被认为是原型批评的“经典”。着名的原型批评实践者,除前面提到的,还有威尔逊·奈特(G.Wilson Knight)、罗伯特·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费利普·维尔赖特(Philip Wheelwright)、理查德·蔡斯(Richard Chase)、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