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

书籍: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23:48:1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50页(825字)

【生卒】:1867—1916

【介绍】:

日本小说家

原名夏目金之助。生于江户一个小官吏家庭。

从小受汉学薰陶,能熟诵唐宋词,一生写有二百多首汉诗。学生时代结识正冈子规,开始创作俳句。

东京大学文科大学英国文学科毕业后又进大学研究生院。1900年至1902年留学英国。

此间阅读了大量英国和西欧名着。1904年开始创作小说。

代表作《我是》(1906)发表后轰动文坛。

作品通过一只猫的视角展现了知识分子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与资本家及其追随者的矛盾,并对形形色色的人物作了辛辣讽刺。

语言生动,富于幽默感,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作了深刻的洞察与批判。同期还写有取材于英国历史的短篇小说《伦敦塔》(1905)、反映教育界问题的《哥儿》(1906)、阐述文艺观并对社会进行批判的《草枕》(1906)和《风暴》(1907)等。

1907年,夏目漱石辞去教职专事创作。此期写的长篇小说《虞美人草》(1907),通过三对青年人的爱情纠葛,提出做人的起码道德。

翌年发表长篇小说《矿工》,采用纪实手法反映工人恶劣的劳动条件和悲惨生活。此后完成中期三部曲《三四郎》(1908)、《从此以后》(1909)和《门》(1910)。前者通过来自九州的乡村青年小川三四郎进东京大学前后的见闻和对一个时髦女大学生的淡淡的恋情,刻画各类人物的精神面貌,并对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批判。《从此以后》和《门》都写一个中年知识分子与有夫之妇的爱情,但格调不同,前者对社会的批判比较尖锐,后者则相对隐晦。1910年重病后,写有《过了春分时节》(1912)、《行人》(1913)、《心》(1914)和自传体长篇小说《道草》(1915)。在最后一部长篇《明暗》(1916)中,作者对人们的利己心理作了剖析,未等写完作者就去世了。其他着作还有《文学论》(1907)、《文学评论》(1909)、长篇散文《回忆种种》(1910)和《玻璃门内》(1915)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