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个人与社会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20页(981字)

社会——哲学问题,其实质在于:历史上每一个具体社会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能提供什么条件,个人的活动对社会具有多大影响,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如何结合起来。

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理论,其基础是这样一些思想、观点:认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无法消除的、永恒性的,把个人和社会看成为某种独立的整体。例如,在奴隶社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便论证了个人必须服从国家的政治整体;斯多亚派哲学家、怀疑论者、伊壁鸠鲁主义者的理论,则把国家政权看成是与个人敌对的一种镇压力量。在封建主义社会形态下,个人的地位、权力和义务均被阶层种姓机构强行固定下来,这表现为宗教思想独占统治地位,维护教阶制度,鼓吹顺从上帝,等等。

资本主义的出现,破坏了个人与村社、与阶层、与种姓、与帮会的强行结合体,从而形成了人是独立个体的观点。对于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说来,社会乃是形式上平等的私有者的总合,社会要向私有者保证提供发挥个人才能和精力的最好条件。17—18世纪社会契约论盛行起来,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签订契约的产物,如果该社会和国家一旦不再为人们谋福利,亦即违背了契约,它是可以被改组的。

然而,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特别是在帝国主义时代)表明,资本主义思想家所宣扬的个性解放事实上是以物的关系、货币关系、现金关系来束缚个人。人失去人道、失去个性的现象在这里不仅充斥劳动领域,而且充斥脑力活动领域、官僚化管理领域,甚至充斥娱乐消遣领域。

资产阶级哲学无法揭示出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冲突源于私有制关系这一事实,只把这种冲突视为某种永久的、无法消除的、与社会实际无关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更替同时也就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他把社会和个人之间矛盾之所以产生同对抗性社会关系之存在联系起来,揭示出矛盾表现的具体性质并指出必然要克服这种矛盾的具体途径。消灭对抗阶级、废除历史上承袭下来的劳动分工形式,便能为造就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精神的个人提供条件。在发达的社会主义时期,使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和谐地结合起来的条件增加了。

一方面,社会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另一方面,社会成员也自觉地为社会利益服务,为此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整个文化水平,不断加强社会责任感,组织性和纪律性,亦即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上完美的个人。

上一篇:个人 个性 下一篇:哲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