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主观唯心主义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123页(708字)

哲学中的一个派别,其代表人物否定关于存在着一个独立于人的意志和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正确论题。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感觉、感受、情绪与行动之总和就是人在其中生活和活动的世界,或者认为它们至少是这个世界不可分割的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导致唯我论。古典的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有贝克莱、费希特、休谟;康德发展了若干主观唯心主义思想。20世纪的主观唯心主义有许多变种,其中包括实证主义的各个流派(赫主义、操作主义、逻辑经验论、语言哲学等等)、实用主义、生命哲学(尼采、施本格勒、柏格森)以及由生命哲学派生出来的存在主义(萨特尔、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等等)。

现代主观唯心主义的追随者,首先是新实证主义者,倾向于排除露骨的主观主义、心理说和相对主义,他们的特点是试图找到某些能够区分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的标准。这样一来,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之间原已很清晰的界限便往往被弄模糊了,一并混杂到例如新实在论的各种流派之中。

现代主观唯心主义越来越经常地打着“实在论”的旗号。同时,在主观唯心主义中(特别是在生存主义哲学中),还经常强化着非理性主义的因素。

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认识基础是把人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能动性加以绝对化。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人的能动性并不是随意的,它不仅不与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存在相矛盾,恰恰相反,必须以客观世界的存在为前提。认识的主观形式并不否定它的客观来源和内容。而且,认识的形式本身正反映了客观世界及在其中进行的实践所具有的最一般的特点。

因此,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允许把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对立起来。

上一篇:主体和客体 下一篇:永恒性
分享到: